业绩回顾
主营业务: 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主要按电子制造服务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以及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服务。 报告期业绩: 集团于截至二零二零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二零二零财年’)录得总收益276.6百万港元,较截至二零一九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二零一九财年’)312.3百万港元减少11.5%或35.7百万港元。集团于二零二零财年的毛利为77.9百万港元,较二零一九财年毛利57.8百万港元增加34.7%或20.1百万港元。集团的除税后净亏损由二零一九财年6.1百万港元增加至二零二零财年32.6百万港元。集团于二零二零财年的每股亏损为10.6580港仙(二零一九财年每股亏损1.9889港仙)。 报告期业务回顾: 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 于二零二零财年,集团自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所得收益为242.3百万港元,较二零一九财年的收益减少约67.5百万港元或21.8%。该减少乃主要由于中美贸易紧张以及地缘政治摩擦持续升级,加上二零二零年年初起COVID-19疫情爆发及蔓延以及其对全球市场的经济影响所致,尤其是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减少31.5%。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力成本及制造费用,于二零二零财年及二零一九财年期间分别为190.0百万港元及252.9百万港元。销售成本相比二零一九财年下降24.9%,与收益减少的水平一致。 ... 于二零二零财年及二零一九财年,集团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毛利分别为52.3百万港元及57.0百万港元,毛利率分别为21.6%及18.4%。 由于原材料成本,尤其是铜的成本有所下降,以及销售组合有所变更令毛利率得到增长。于二零二零财年,对毛利较高客户的销售额有所提高,而对毛利较低客户的销售额减少。 有关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由二零一九财年5.8百万港元减少1.6百万港元或27.6%至二零二零财年4.2百万港元。该减少乃主要由于销售额减少及集团自最大的客户获取更优惠的船运条款所导致的成本下降。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 集团于二零一九年七月完成收购Win Techno Inc.,一所提供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公司。集团向全球区块链、虚拟资产、金融科技、大数据以及其他创新科技领域的客户提供定制化优质服务。于二零二零财年,业务相关营收已达34.2百万港元,主要来自提供数据中心服务的营收16.6百万港元及云服务的营收16.9百万港元。于二零二零财年,上述业务毛利为25.6百万港元,对应毛利率为74.8%。 业务展望: 今年COVID-19疫情在全球爆发,不仅在资本市场导致了巨幅波动,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需求疲软。尽管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但由于管理层应对得当,技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大幅增加、合约制造业务毛利率进一步提升。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整体毛利率有所改善。 此外,由于在全球主要市场申请多项虚拟资产及金融服务相关牌照,并取得重要进展;同时孵化和拓展新兴业务,因此,公司员工成本和专业服务费用支出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公司现金储备依然充裕。鉴于公司新兴业务进展顺利,管理层对未来的业务发展继续保持审慎乐观。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主要按电子制造服务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以及提供技术解决方案服务。 报告期业绩: 集团于截至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二零二零期间’)录得总收益约117.5百万港元,较截至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二零一九期间’)166.7百万港元减少约29.5%或49.2百万港元。集团于二零二零期间的毛利为21.7百万港元,较二零一九期间31.1百万港元减少约30.1%或9.4百万港元。集团的净亏损由二零一九期间的1.6百万港元增加至二零二零期间的30.2百万港元。集团于二零二零期间的每股亏损为9.89港仙(二零一九期间:每股亏损0.54港仙)。报告期业务回顾: 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 于二零二零期间,集团自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所得收益为109.8百万港元,较二零一九期间的收益减少约56.9百万港元或34.1%。该减少乃主要由于中美贸易紧张以及地缘政治摩擦持续升级,加上二零二零年年初起COVID-19疫情爆发及蔓延以及其对全球市场的经济影响所致。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力成本及制造费用,于二零二零期间为91.2百万港元,较二零一九期间135.6百万港元减少约44.4百万港元或32.7%。有关减少主要乃因销售减少所致。 ... 于二零二零期间及二零一九期间,集团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毛利分别为21.7百万港元及31.1百万港元,毛利率分别为16.9%及18.7%。 有关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由二零一九期间3.5百万港元减少1.7百万港元或48.6%至二零二零期间1.8百万港元。该减少乃主要由于销售额减少及集团自最大的客户获取更优惠的船运条款所导致的成本下降。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 集团于二零一九年七月收购Win Techno,一所提供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公司。集团藉此向全球区块链、虚拟资产、金融科技、大数据以及其他创新科技领域的客户,提供数据中心及云服务的定制化优质服务。 于二零二零期间,技术解决方案业务稳步增长,收益达约7.6百万港元,主要来自提供数据中心服务。 于二零二零期间,上述业务毛利为3.0百万港元,对应毛利率为38.9%。 Win Techno亦已被AWS授予高级咨询合伙人资格,并可藉此提供云服务和其他附加服务。新业务旨在充分利用股东及联属公司在区块链、虚拟资产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庞大用户基数。受益于高毛利率,管理层预期上述业务在未来可以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展望: 展望今年,由于存在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的风险,集团主要客户需求继续受到压制。但由于中国内地加大了复工复产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力度,以及集团自去年伊始即已推行的效益提升策略,公司仍然乐观地预计随着疫情的缓和,制造业务恢复温和增长的概率较大。与此同时,集团新兴业务由于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加之受益于全球区块链行业的持续发展,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主要按电子制造服务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 报告期业绩: 集团于截至二零一九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二零一九财年’)录得总收益约312.3百万港元,较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二零一八财年’)345.4百万港元减少约9.6%或33.1百万港元。 集团于二零一九财年的毛利为57.8百万港元,较二零一八财年毛利56.6百万港元增加约2.1%或1.2百万港元。 集团的纯利由二零一八财年录得的6.6百万港元减少至二零一九财年录得的净亏损6.1百万港元。 集团于二零一九财年的每股亏损为1.9889港仙(二零一八财年:每股盈利2.1947港仙)。 报告期业务回顾: 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 于二零一九财年,集团自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所得收益为309.9百万港元,较二零一八财年的收益减少约35.5百万港元或10.3%。该减少乃主要由于销售区域市场及客户群的贸易环境疲弱,尤其是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减少6.4%。 ... 销售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人力成本及制造费用。于二零一九财年及二零一八财年的销售成本分别为252.9百万港元及288.8百万港元。由于公司已完成厂房搬迁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更换,生产成本有所降低,生产效率相应有所提升。因此,公司的销售成本相比二零一八财年下降约12.4%。 于二零一九财年及二零一八财年,集团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毛利分别为57.0百万港元及56.6百万港元,毛利率分别为18.4%及16.4%。 毛利率增长是由于公司将生产设施搬迁至深圳光明新区后具备了更高的生产及开发能力,及原材料成本(主要是铜成本)相比二零一八财年有所下降的综合影响。 有关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业务的销售及分销开支由二零一八财年8.0百万港元减少2.2百万港元或27.5%至二零一九财年5.8百万港元。该减少乃主要由于销售额减少及集团自最大的客户获取更优惠的船运条款所导致的成本下降。 技术解决方案业务: 集团于二零一九年七月完成收购Win Techno Inc,一所提供数据中心和云服务的公司。集团希望藉此向全球区块链、虚拟资产、金融科技、大数据以及其他创新科技领域的客户,提供数据中心及云服务的定制化优质服务。 截至二零一九年九月三十日止两个月,新收购业务相关营收已达约2.5百万港元,且主要来自提供数据中心服务。 二零一九财年,上述业务毛利为0.8百万港元,对应毛利率为33.5%。 上述公司已被亚马逊云服务(‘AWS’)授予高级咨询合伙人资格,并可藉此提供云服务和其他附加服务,例如虚拟资产支付通道服务。新业务旨在充分利用控股股东及联属公司在区块链、虚拟资产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庞大用户基数,受益于高毛利率,管理层预期上述业务在未来可以保持稳健增长。 业务展望: 在二零一九财年中,集团通过不懈努力,实现了业绩的基本平稳。展望下一个财政年度,尽管公司仍将面临中美贸易摩擦、原材料成本波动、市场需求萎缩等诸多外部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挑战,但由于集团已经完成厂房搬迁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增设,可以预计未来集团生产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升。同时,公司希望新增的技术解决方案业务能继续做强做大,与全球范围内的区块链和虚拟资产行业服务商建立长期合作,并提供高质量技术服务,包括云服务和数据中心服务。集团还将积极尝试开发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尤其针对虚拟资产交易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与部署。 更为重要的是,集团现已完成与控股股东之间的贷款安排。公司将积极利用好目前充裕的财务储备。一方面,在积极维护当前制造业务核心客户长期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对新客户、新市场的拓展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务向高质量、高毛利产品方向转型;另一方面,公司将紧紧把握世界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不断努力探寻业务多样化的可行性,在区块链及金融科技等领域做出有益探索,从而提升集团的发展前景。 集团亦拟通过联合办学及培训及╱或其他方式,向不同机构或政府组织推广区块链技术,促进区块链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并拟在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市场进行业务布局,以金融持牌机构为抓手,为虚拟资产行业打造基于区块链的新一代金融基础设施。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公司为一家投资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统称「集团」)主要按电子制造服务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 报告期业绩: 集团截至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166.7百万港元(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161.0百万港元),较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增加约5.7百万港元或3.5%,主要是由于集团地理和客户基础的贸易状况改善。具体而言,其最大客户的收益增加了20.1%。 报告期业务回顾: 受惠于有利的市场条件,集团的收益实现3.5%增长,其中对其最大客户的销售增加20.1%,良好的业绩表明集团的相关客户基础及地域市场均有所增长。 销售成本增长低于收益增长,乃由于截至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原材料(主要为铜)的成本下降所致。与此同时,毛利由去年同期的22.4百万港元增加至31.1百万港元。 不计及由于向一间在中国内地新成立的全资附属公司注资前一次性转让土地使用权及若干楼宇产生的一次性税项开支约6.9百万港元的影响,集团截至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经调整溢利净额为5.3百万港元,而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扣除搬迁成本3.9百万港元(包括迁移成本、重复租金及工厂维修相关成本),经调整溢利净额为4.9百万港元。 ... 鉴于美国的保护主义及贸易战,全球经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和顾虑。集团必须研究各种业务多元化的机会,减轻风险及挑战,从而实现集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业务展望: 集团已于上一个财政年度完成将生产厂房搬迁至中国深圳光明新区一处设备完善的租赁厂房,而有关搬迁及新机器实施的优势亦已逐步显现。公司的生产及开发能力已得到提升,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该等优势已反映在本期间减少的销售成本。未来,公司期待进一步提高及增加生产线的效率。 尽管如此,制造业务属竞争激烈的行业。鉴于全球经济及政治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内地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以及预期对美销售关税增高,公司无疑面临着巨大挑战。 为应对未来挑战及降低风险,公司一直在探索各种商机以扩展集团的业务至其他领域,包括技术服务、区块链技术及金融技术服务。管理层认为,公司可利用火币集团的知识、资源及经验以发展或扩展集团业务,从而提升公司在竞争环境中的地位。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的主要业务为按电子制造服务(‘EMS’)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 报告期业绩: 集团的收益由截至二零一七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的306.4百万港元增加约39.0百万港元或12.7%至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的345.4百万港元,主要是由于集团着力拓宽客户群及销售区域市场,特别是来自最大客户的收益(主要来自销售螺管线圈)增加约42.0%。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收益增长12.7%,其中向其最大客户的销售增加42.0%。这是公司着力拓宽客户群及销售区域市场的显著成效。同时,年内溢利由去年的5.2百万港元增加26.9%至本年度的6.6百万港元。 尽管收益增加,惟其与毛利增幅并不一致,因为原材料成本(主要为铜)增加、劳动成本增加及位于松岗的生产厂房搬迁至光明一处设备完善的租赁厂房所导致的相关资本开支折旧增加。 此外,相关搬迁成本(包括搬迁成本、重复租金支付及工厂维护相关成本约3.8百万港元)及于二零一八年八月出售股份及其后综合要约所产生的相关费用3.4百万港元均对业绩构成负面影响。排除该等一次性成本后,本年所得税前溢利为18.1百万港元,而去年为23.9百万港元(经调整搬迁成本6.8百万港元及上市开支5.9百万港元)。 ... 毫无疑问,本年度的业务营运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生产设施迁移以及客户需求改善时面临的劳工短缺、原材料成本增加及最大海外市场美国的销售被征收更高关税。鉴于该等挑战,经排除一次性计费的影响后,集团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的溢利低于去年,惟公司就截至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止年度的收益的增加而感到鼓舞。 业务展望: 公司现已完成搬迁生产设施,此乃公司主要策略性部署之一。公司现可专注于首要业务目标以达成目前业务的持续增长,及加强公司的能力来获得更多业务机遇。 具备精简及现代化生产流程的新厂房能增加生产力,享有规模经济及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令公司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改进公司的财务表现。 随着新厂房的落成,公司相信主要业务(生产螺管线圈、充电器解决方案及电源及LED照明)的特点是技术发展迅速。为紧贴不断发展的技术及客户需求,公司正通过持续投资高素质及训练有素的雇员以及使用现有设施(如注塑射制模)来提升公司的开发能力,从而扩大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开发新产品及积极推广公司的技能及优势对公司的未来增长计划尤其重要。过往,公司专注于根据客户的设计要求及制造,而非公司自有品牌的设计及推广。为推广及提升公司的产品及企业认知度,公司须更直接地进行市场推广活动。公司已重建销售团队并已招募更多人员及投入额外资源,以参与更多市场联系活动,以拓展公司的客户基础。 公司于年内留意到已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于近月有所回落。然而,公司目前仍面临重大挑战,包括公司最大海外市场美国可能实施更高关税。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的主要业务为按电子制造服务(‘EMS’)基准从事多种能源相关及电动╱电子产品的合约制造。 报告期业绩: 集团的收益由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137.7百万港元增加23.3百万港元或17.0%至截至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止六个月的161.0百万港元,主要是由于集团地理和客户基础的贸易状况改善。 具体而言,其最大客户(大部分是螺管线圈)的收益增加了56.0%。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的收益实现17.0%增长,对其最大客户的销售增加56.0%,良好的业绩表明公司的相关客户基础及地域市场均有所增长。 尽管收益增加,但毛利未见相应增长,乃因原材料(主要为铜)成本上涨、劳工成本增加及与高额资本支出相关的折旧增加所致。有关高额资本支出乃因将制造设施由松岗搬迁至中国深圳市光明新区一个设备齐全且能独立运作的租赁制造基地而产生。 与搬迁相关的成本(包括搬迁成本、重复租金及工厂维护相关成本)约3.9百万港元亦对本期间业绩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不计这些一次性成本,相比去年业绩13.1百万港元(不计一次性上市成本5.9百万港元),本期间经调整除所得税前溢利为5.1百万港元。 ... 除原材料成本增加外,集团还受到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以及法律和专业成本高于预期的不利影响。 毫无疑问,于回顾期间,公司的业务营运面临挑战,包括生产设施实体搬迁及于客户需求显著增加时劳工短缺。虽然本期间业绩欠佳,公司对财政年度上半年收益增加感到鼓舞。 业务展望: 公司于本期间完成了将生产设施搬迁至位于中国深圳市光明新区的一个设备齐全且能独立运作的租赁设施,这对集团而言是一个真正的转化期。 在二零一七年度年报所提到,搬迁是大幅提升产能及发展能力的跳板,公司将拥有专门及精简高效的生产设施、新置的厂房及设备以及先进的制造能力,使公司可以扩大及增加公司在现有市场的占有率,并且把握‘中国制造2025’及‘一带一路’战略计划所带来的机遇及螺管线圈市场的预期增长。 于回顾期内,公司的收益增加17%,取得令人鼓舞的业绩,亦反映在经济环境改善的背景下现有客户的需求增加。但营利实现正增长并不代表利润增加。令人失望的是,公司一直在受到若干并非公司所能控制的事件的不利影响,包括原材料(主要是铜)成本不断攀升及人民币兑美元走强。此外,公司本期间的业绩还包括若干与搬迁有关的一次性成本,导致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降。 展望未来,以利用生产设施所带来的效益来增加市场占有率,将是公司面对的挑战,同时在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及汇率波动不明朗的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增长。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