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 报告期业绩: 收益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集团收益约为80.4百万港元,即较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的约118.7百万港元减少32.3%。减少乃主要由于中国香港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令公司于二零二零年上半年的建筑项目暂时中断所致。然而,由于于中国买卖建筑材料以及开展健康及医疗业务的收益增加,该减幅有所缓解。本期间,集团收益约为42.9百万港元。 报告期业务回顾及展望: 董事认为,集团于中国香港经营所处的建筑业务环境变得艰难,而集团的毛利及毛利率将继续因降低投标价而受压,进而影响集团的业务表现。余竹云先生(公司最终控股股东)将进一步利用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房地产发展、商业物业租赁、环保建筑、文化及创意业务、智慧物流及贸易发展以及健康及医疗业务等多个行业的个人背景及管理经验,以探索相关的未来商机。 集团认为,中国市场的前景亮丽。为进一步多元开拓集团的收入来源,以及把握Central Culture Resource Group Limited的协同优势及资源,集团有志于进一步拓展其于中国的建筑业务,并于中国探索多元化范围的相关业务,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业物业租赁、环 ...
保建筑、文化及创意业务、智慧物流及贸易发展,以及健康及医疗业务。 集团相信,上游及下游相关业务的发展,将实现协同效益及提高成效及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强化集团的收入基础。 于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集团有五个主要分部,分别为(i)上盖及建筑工程;(ii)物业发展及投资物业业务;(iii)物流服务及资讯科技发展;(iv)健康及医疗服务;及(v)建筑材料买卖。公司寻求在各分部之间实现协同价值,以取得更高回报及更大商机。 上盖及建筑业务面对包括竞争加剧、竞投标价低及中国香港市场潜力有限在内的挑战,集团将审慎管理中国香港的上盖及建筑业务营运。 集团考虑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建筑业务,并在中国香港以外寻求商机,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中国香港市场之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于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上盖及建筑分部的收益约为58.1百万港元(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约118.7百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约72.3%(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约100%)。减少乃主要由于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与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导致建筑工程延期及╱或变更有关的直接成本上升及中国香港出现意外复杂情况。 物流服务及资讯科技开发越来越多的客户日益依赖网络以获取新产品及服务的资讯,因此,扩大公司的业务以发展智慧物流服务及资讯科技服务从而增强集团的收益基础属至关重要。 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物流服务及资讯科技开发分部的收益为约2.64百万港元(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零),占集团总收益的约3.3%(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零)。 物业发展及投资物业业务衢州—田园康养项目于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集团在浙江衢州市拥有一个新开发项目,该项目包括酒店、公寓及别墅,主题为‘田园康养综合体’。该项目的总地盘面积为27,9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37,356平方米。该项目预计将于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完工,且集团拟持有总建筑面积约18,599平方米,并计划于未来用于提供酒店服务或出租赚取租金收入。 健康及医疗业务根据中国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健康产业战略规划及企业战略咨询报告》统计数据,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于二零一九年已达人民币8.2万亿元。初步估计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将于二零二零年突破人民币10万亿元。于未来五年(二零一九年至二零二三年),平均年复合增长率估计约为12.55%,预计中国大健康产业规模于二零二三年将达到人民币14.09万亿元。 ‘大健康’理念包括医疗服务、药品、医疗设备、可穿戴健康设备、物理疗法、美容、保健食品、健康检测、健康护理、健康家居、有机农业等。其为继IT业之后的第五次经济浪潮。 集团的目标是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健康及医疗业务,并寻求获得更高回报及更多商机。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健康及医疗业务收益增加约8.5百万港元(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无),占集团总收益约10.5%(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无)。 建筑材料买卖建筑材料买卖包括建筑钢材、水泥、建筑用砂及石材。集团认为发展建筑材料业务将实现协同效应、提高效益并巩固集团的收益基础。截至二零二零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建筑材料买卖收益增加约11.2百万港元(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无),占集团总收益约13.9%(截至二零一九年六月三十日止六个月:无)。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 报告期业绩: 集团于报告年度录得收益约180.4百万港元,即较上一报告年度约199.2百万港元减少约9.4%。有关减少乃主要由于中国香港于报告年度下半年爆发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令公司建筑项目暂时中断所致。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此外,集团于中国从事物业发展、投资业务、物流业务及资讯科技开发业务。集团报告年度的大部分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 公司股份(‘股份’)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上市日期’)在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 于二零二零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司有八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约为383.1百万港元。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三 ...
十一日,公司有六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约为336.8百万港元。 董事认为,集团经营所处的业务环境变得艰难,而集团的毛利及毛利率将继续因降低投标价而受压,进而影响集团的业务表现。预期新最终控股股东余竹云先生将利用其个人背景及各行各业的管理经验(包括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商业物业租赁、环保建造、文化及创意产业、智慧物流和贸易发展、健康及医疗业),以探索相关的未来商机。集团有信心维持其竞争力,而董事将会继续密切监察市场发展及行业状况。 业务展望: 集团认为,中国市场的前景亮丽。为进一步多元开拓集团的收入来源,以及把握Central Culture的协同优势及资源,集团有志于进一步拓展其于中国的建筑业务,并于中国探索多元化范围的相关业务,例如房地产开发、商业物业租赁、环保建筑、文化及创意业务、智慧物流及贸易发展,以及健康及医疗业务。 集团相信,上游及下游相关业务的未来发展,将带来协同效益及成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及强化集团的收入基础。集团将继续不时检讨其业务营运,并因应集团目前及未来的业务策略作出相应调整。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报告期业绩: 本期间内,集团收益约为104.9百万港元,即较上一期间的约101.0百万港元上升约3.8%。 业务回顾及展望: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 于二零一九年九月三十日,公司手头有9份原合约总值达约489.9百万港元之合约。于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司有8份手头合约,原合约价值总额约为403.3百万港元。 董事认为,集团经营所处的业务环境变得艰难,而集团的毛利及毛利率将继续面临因降低投标价而受压,进而影响集团的业务表现。预期余竹云先生(公司新最终控股股东),将利用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发展及环保建筑等多个行业的个人背景及管理经验于日后开拓相关业务机会。集团仍有信心维持公司的竞争 ...
力,而董事将会密切监察市场以应对市况的变化。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报告期业绩: 本期间内,集团收益约为199.2百万港元,即较上一期间的约215.7百万港元减少约7.6%。 业务回顾: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 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 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 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公司的股份已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上市日期’)上市。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司有6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约336.8百万港元。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司有18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为约724.8百万港元。就行业前景整体而言,业务增长是取决于政府对基础设施及房地产建设项目的投资。本期间是行业及集团充满挑战的一年。市场竞争激烈连同劳工供应紧张以及劳工及原材料成本上升影响集团在投标方面的成功以及项目的毛利及毛利率。董事认为,集团经营所处的业务环境变得艰难,而集团的毛利及毛利率将继续面临因降低投标价而受压,进而影响集团的业务表现。然而,随着集团的营运附属公司骏慧工程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于发展局管理之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之工程类别从甲组(试用期)升级为 ...
甲组,集团仍有信心维持公司的竞争力,而董事将会密切监察市场以应对市况的变化。业务展望: 展望未来,集团将在项目选择及成本控制方面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以维持公司在业界的竞争力。集团将继续致力于可持续收入及均衡增长,并为股东实现可持续收益。公司将持续审查营运资本水平,以实现公司的目标,同时注意监管报告及合规要求。随着集团的营运附属公司骏慧工程有限公司于二零一九年三月于发展局管理之认可公共工程承建商名册之工程类别从甲组(试用期)升级为甲组,公司有信心维持竞争力。此外,公司将利用公司股份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所得的资源,整装待发以捕捉未来更多的商机,为公司的股东带来最大回报。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报告期业绩: 集团本期间收益约为101.0百万港元,即较上一期间的约107.1百万港元减少约5.7%。 业务回顾: 公司的股份(‘股份’)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九日(‘上市日期’)在联交所主板上市(‘上市’),当时66,000,000股普通股(包括公开发售33,000,000股股份及配售33,000,000股股份)获提呈以供认购,发售价为每股股份1.5港元。 于二零一八年九月三十日,公司有8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为403.3百万港元。于本报告日期,集团于本期间后获授一份新的改建及加建工程合约,原有合约金额为25.8百万港元。业务展望: 董事认为,由于建筑行业竞争加剧,集团经营所在的营商环境变得艰难,集团将面临 ...
降低招投标价的压力。加之诸如建筑材料及劳工成本等建筑成本整体上涨,估计集团的利润及利润率将受影响。尽管如此,凭藉公司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集团将继续为客户提供优质工程,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集团亦将密切监察市场状况并积极应对任何变动。因此,公司仍有信心维持公司的竞争力并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查看全部
主营业务: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集团主要在中国香港从事地基工程及上盖建筑工程业务。 报告期业绩: 本期间内,集团收益约为215.7百万港元,即较上一期间的约184.4百万港元增加约17.0%。有关增长主要归因于(i)13个新取得项目并于本期间为集团贡献收益约49.1百万港元;及(ii)来自九龙塘的两个住宅发展项目本期间所确认的收益金额(42.2百万港元)较上一期间来自相同项目所确认的收益金额(12.1百万港元)为多,此乃由于经客户认证的相关合约下的实际工程进度所致。 报告期业务回顾: 集团为中国香港的一名承建商,承接(i)地基工程,包括桩柱工程、挖掘与侧向承托工程及桩帽工程;(ii)上盖建筑工程,包括涉及地面以上结构部分的楼宇工程;及(iii)其他建筑工程,例如拆卸工程、地盘平整工程、地盘勘测工程、小型工程、围板工程、改建及加建工程以及装修工程。本期间的所有收益来自建筑工程合约。 公司的股份(‘股份’)于上市日期在联交所主板上市,66,000,000股普通股(包括公开发售33,000,000股股份及配售33,000,000股股份)获提呈以供认购,发售价为每股股份1.5港元。 于二零一八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司有18份手头合约(包括在建合约及尚未开始的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约724.8百万港元。于二零一七年三月三十一日,公司有16份手头合约,原有合约价值总额为522.5百万港元。 ...
就行业整体前景而言,中国香港政府于基建及住屋建设项目的投资将持续支持行业增长。尽管建造业的剧烈竞争将持续,加上紧绌的劳力供应以及劳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集团仍有信心维持公司的竞争力并对未来保持乐观态度。 业务展望: 展望未来,公司认为中国香港建造业仍将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加上紧绌的劳力供应以及劳力及原材料成本上升的情况。尽管在如此的市场环境下,就行业整体前景而言,中国香港政府于基建及住屋建设项目的投资将持续支持行业增长。凭藉公司于中国香港地基及上盖建筑工程行业的良好往绩以及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编制工程设计的能力。
查看全部